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

[Management] 個人在組織中的管理與策略


  • 做任何事都該有策略
  • 在什麼位置, 做不同思考
    • 有人說換個位置, 換個腦袋, 帶有貶義, 但其實本來就該因地制宜。
      • 以棒球球員為例
        • 訂定目標
          • 第四棒該以提升打點為目標; 而第九棒或許以安全上壘為目標
        • 個人訓練
          • 第四棒不用擔心沒有練習機會, 或許可以聽取多方專家建議, 看是否哪邊還能進步以及保持既有最佳狀態 (e.g. 全壘打數), 例如細部姿勢微調, 保持核心肌耐力等。
          • 第九棒就像櫻木花道一樣, 穩定的基礎 (安打數) 會是非常重要的, 因為可能教練根本對你也不期待, 因此安打比全壘打重要多了, 想揮大棒反而揮棒落空時, 你只會得到責難還不是加油打氣 (或許可以跟強棒揮大棒而落空時做對比)。
        • 心理素質訓練
          • 對於第四棒當然就是高期許高關注, 每次表現都會被放大檢視, 最好的情形當然是先自我檢視, 專注在自己還能進步的地方, 過濾無意義的輿論, 讓好的建議進得來。
          • 反之, 第九棒則是冷落與鄙視, 很多時候甚至好表現會被視為運氣好, 以及一堆雜事可能會落在你身上, 這也是可以理解, 畢竟時薪低, 站在整體最佳化的角度下, 這是必然的。不要讓這些外務影響你自我的訓練, 是非常重要的, 持續保持進步, 否則就算機會來了也留不住。 
        • 吵糖吃
          • 基本原則應該都是用數字說話, 因為球團可能也是看一樣的數字。不過有個情況比較特別, 那就是球團的支出花在教練比花在球員多。這必須拉到另一個檔次, 也就是球隊的獲益誰的貢獻多。這很多時候只有局中人最清楚,是因為球隊管理訓練佳, 再差的人進來都可以變強投強打; 還是球員的努力多過管理的需求?
          • 第四棒基本上是尊重, 並簡單的反應, 理論上應該就會有效果。
          • 第九棒則是應該在哪天好的機會降臨時, 確實有好表現時再討糖或許比較有效果; 但若真的都沒有什麼好機會, 都在打雜時, 轉換環境確實也是一個選擇。